本報訊(記者劉景華 通訊員葛娜侯林峰)“我在村里已經當了近20年‘總管’,操辦過幾百場的紅白事,從來沒有現在這樣輕松和省心。”7月18日,在三門峽市陜州區(qū)大營鎮(zhèn)呂家崖村的移風易俗服務大廳,剛忙完一場喜宴的63歲村民常忠信對記者說,“以前村里辦紅白事,講究排場、相互攀比,不僅勞民傷財,還容易造成鄰里間矛盾與不和諧。自從村里成立了紅白理事會,提倡婚事新辦、喪事簡辦,大家伙兒都積極響應,既保留了傳統(tǒng)習俗,又摒棄了鋪張浪費的陋習。” 呂家崖村黨總支書記楊社軍表示,以前辦紅白事講排場、比闊氣、慕虛榮、請客送禮、揮霍浪費現象比較普遍,“人情大于債,頭頂鍋來賣”,有的人因此負債累累,給家庭、親友、自己都帶來難言的苦惱。 為大力提倡移風易俗,破除陳規(guī)陋習、凈化社會風氣,呂家崖村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、集體研究討論的基礎上,制定了“一約五會”制度。“一約”即村規(guī)民約,“五會”包括村民議事會、紅白理事會、孝善理事會、道德評議會和禁毒禁賭會,對紅白事的消費標準與辦事規(guī)模進行了合理規(guī)定,并明確了違約責任與處罰辦法。這些制度內容均在村里顯著位置張榜公布,村民自覺遵守,大家參與監(jiān)督,成為村民們的行為準則。 為深化移風易俗工作,呂家崖村還成立了志愿者服務隊,專注于移風易俗的宣傳與引導。志愿者們走村入戶,發(fā)放宣講資料,耐心解答村民疑問,有效提升了村民對移風易俗工作的認識程度和支持力度。村里充分利用廣播、標語、橫幅、墻體彩繪等,深入宣傳移風易俗、樹文明鄉(xiāng)風活動,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。投資20萬元建成了300平方米的移風易俗服務大廳,為村民辦紅白事提供便捷、實惠的服務,每年為村民節(jié)省開支7萬余元。 “我們現在辦紅白事,都由村里的紅白理事會主持,統(tǒng)一在村移風易俗服務大廳操辦。酒席一般不能超過40桌,每桌標準不超過260元,煙不超過每盒10元,酒不超過每瓶30元。”62歲村民介茂聲說,“主家省了心、省了錢,真正做到了量力而行、適度消費,大家當然愿意遵守這樣的村規(guī)民約了。” 呂家崖村還積極開展好媳婦、好婆婆、好妯娌、道德模范、道德家庭、十星級文明戶、五好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創(chuàng)建評比活動,每年都評選出一批道德模范人物和先進家庭。村里的大喇叭派上了用場,農家書屋、文化廣場成了熱門去處,文藝骨干、鄉(xiāng)賢能人、廣場舞隊隊員、旗袍隊隊員也成了最受歡迎的人。 經過不懈努力,呂家崖村呈現出喜人的變化:勤勞致富、科學致富的人多了,不務正業(yè)、游手好閑的人少了;關心他人、助人為樂的人多了,損害他人利益的人少了;崇尚科學、健康、文明生活方式的人多了,不講衛(wèi)生、說臟話的人少了;孝老愛親、互相諒解的人多了,發(fā)生鄰里糾紛、違法亂紀的人少了;讀書看報、娛樂健身的人多了,喝酒打牌、搬弄是非的人少了。 為鞏固移風易俗成果并推動其持續(xù)發(fā)展,呂家崖村成立了由黨總支書記為組長的移風易俗工作監(jiān)督小組,落實監(jiān)督管理責任,建立監(jiān)督長效機制。同時,將移風易俗工作納入年度重點工作,建立完善檢查考評和責任追究機制,促進工作落實。 移風易俗工作的持續(xù)深入開展和村風民風的轉變,促進了呂家崖村各項事業(yè)穩(wěn)步發(fā)展。截至目前,呂家崖村集體收入達80余萬元,村民年人均純收入1.8萬元。村集體有錢了,村民得到的實惠也多了:為村民醫(yī)療保險補貼、為考入本科院校和研究生的新生補貼、為老年人發(fā)放慰問金、為村民閉路電視費用補貼…… ( 編輯:tln ) |
辦事省錢省心 村民集體受益
呂家崖村巧用“一約五會”推動村風步步向好
《河南日報農村版》 (2024年07月23日 第 05 版)
來源: 發(fā)布日期:2025-07-24 打印



豫公網安備 41120202000047號
